然而,此後受沖繩縣民不再青睞泡盛等因素的影響,業績萎靡,年出貨量屢創新低,2020年跌至2004年的一半。
僅2022年7月,外國投資者就購買了102億美國政府債券,多達7.5萬億美國債券為外國投資者擁有。投資者必須要買入美元才能購買這些債券,這樣又促使美元升值。
阿根廷政府受美元堅挺影響尤為嚴重。當然這也意味著從美國進口會更加昂貴。但美國尚未受到能源價格上漲的困擾。這也就意味著擁有諸如美國政府債券這樣的金融產品的回報更多,令這些金融產品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因此債卷一般被認為是安全投資。
Photo Credit: BBC News 為什麼美元兌英鎊如此堅挺? 9月26英鎊兌美元創下歷史新低,1英鎊兌換1.03美元,隨後略有回升。債券是政府借錢的途徑,政府承諾未來償付債券利息。至於私校是否可能解除專輔?尤榮輝認為比以前更加困難,因為過去沒有公告專輔學校,就不會影響招生。
林柏儀表示,從消極面而言,希望政府能保障退場師生權益以及原校畢業。延伸閱讀 私校退場審議會:中州科大等7所被列「專案輔導學校」,還有救嗎?師生何去何從? 私校退場審議再添中州科大、台灣首府大學兩校,財務惡化恐皆難逃退場命運 大同技術學院、高苑科大遭認定為專輔學校,8個月未改善就停招 屏東永達技術學院解散清算,教育部通過退場基金墊付5158萬元創首例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林柏儀表示,目前多數學校都有缺額,有很多機會可以換到比較好的學校,既然這些學生想留在這些「要倒的」私校,通常是因為生活或工作在附近,或是有特殊的科系。從積極面來講,高教工會希望政府資源進入私校,例如基於偏鄉教育、高教發展,補助辦學績優但在非都會地區的學校,或是讓私校併入公立學校,都是可能的做法。
在私校走向退場的過程中,林柏儀認為,《退場條例》的設計不足以保障師生權益,退場學校的師生都不希望被列入專輔,因為一旦成專輔學校、停招隔年就停辦,最終老師就失業、學生就失學。Photo Credit: 中央社 本次退場審議會決議和春技術學院於2023年5月10日起停辦。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2014年退場的永達技術學院,雖然教育部有介入輔導轉學,但約有1/3學生最終失學,還有學生得繼續打工還退場學校的學貸。「很多退場學校招生困難的原因跟教育品質無關,有關的主要是位置」,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也認為,在非都會區的私校如果沒有政府資源進入,單靠在地招生會招不到足夠的人。今(4)日下午,教育部再召開第5場退場審議會,由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主持。
例如台觀停辦時,教育部輔導學生轉學到慈濟科大,一所學校在壽豐、一所在花蓮市,雖然沒有非常遠,但就算騎車也要花上40分鐘,再加上慈濟科大還要穿制服,校風不同可能令學生不適應,「政府的表象是我都有安置,但學生就會自我放棄」。除了改辦、轉型以外,當然也有可能跟其他學校談合併,但尤榮輝表示:「大家都自顧不暇,還去找一個已經快被退場的學校來拖累自己?」除非如教會學校一樣屬於同一體系才有可能。尤榮輝也笑稱,如果該所私校位處都會地區,教職員人數又不多,財團有可能會去接管,例如康寧大學位於內湖,北醫、中信金都有興趣。隨著立法院通過《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教育部依法組成私校退場審議會,成員包含有關機關代表、學校法人、教師、學生代表以及專家學者、社會公正人士等等。
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表示,目前改辦制度模糊,「教育部行政裁量權很大,有行政濫權的問題」,私校退場時要申請改辦的大部分都沒有成功,除非是捐贈校產,例如嘉義縣協志商工將校產贈與中正大學。專輔學校一旦有財團接手,就有可能免除。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日前申請改辦為「稻江長照財團法人」,有望成為私校退場改辦首例。審議會在今(2022)年9月初連續召開4場會議,將7所私立大專院校列入「專案輔導學校」,包含大同技術學院、高苑科技大學、中州科技大學、台灣首府大學、明道大學、環球科技大學以及和春技術學院。
今年4月三讀通過的《退場條例》,限制私校停辦後除了退場只能改制、與學校合併或改辦其他教育文化社福事業,固然減少了許多弊端,林柏儀也認為新制優於過去《私立學校法》的退場機制,「雖然一樣宣布死刑,但就是比較安寧的狀況」。然而,若屆期未能免除專輔,這6所私校要在下一學年度停止全部招生。另一方面,花蓮的國光商工也申請想改辦文化藝術基金會,卻被教育部以「相關規畫仍欠周延、無法持續發揮社會貢獻價值」等理由駁回,尤榮輝表示,校地是董事會的、恐怕讓教育部不放心,目前來看,這似乎是申請改辦的「潛規則」。依照《退場條例》規定,教育部應加派專案輔導學校的專任教職員、學生及學者專家至少3人擔任所屬學校法人董事,以及學者專家1人擔任監察人,在本次審議會通過名單後,教育部後續會派任董事及監察人給學校,並將名單公告在「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沃克認為這些網站內容僅呈現非理性的觀點、缺少正常的平衡,逐步侵蝕莫莉的心理健康,終至他的死亡。《The Guardian》報導,死因調查展示了演算法提供給莫莉的數千張圖像中的一小部分——黑暗、悲慘和令人沮喪的絞索、藥丸和剃鬚刀片。
」在為期兩週的聽證會上,Meta和Pinterest的高層為他們的平台向莫莉展示的內容而道歉,兩公司的發言人皆表示,將會仔細思量驗屍官的完整調查報告。《The Guardian》報導,當莫莉使用Pinterest瀏覽、收藏關於憂鬱症的內容,Pinterest主動向莫莉發送了內容推薦電子郵件,標題為「你可能喜歡的10個憂鬱症別針(10 depression pins you might like)」。
伊恩形容:「莫莉有一種錯誤的印象,以為能夠對著廣闊的網路世界大喊大叫、被眾人傾聽,但實際上他只是對著風喊叫。而Pinterest社群營運負責人賈德.霍夫曼(Jud Hoffman)則是憂心,平台目前並不完美,違反政策的內容仍可能持續存在。
」 演算法持續推薦類似不安全內容,加劇負面影響 《BBC》報導,檢察法醫也查看了莫莉秘密的Twitter帳戶內容,她為自己的Twitter取名為「Idfc_nomore」,伊恩認為這意味「我他媽的不在乎了(I dont fucking care nomore)」。他的YouTube也充斥大量涉及焦慮、抑鬱、自殘和自殺令人不安的內容。
報導指出,莫莉在Instagram上總共觀看了138個包含自殺和自殘內容的影片,一名兒童心理諮詢師在聽證會上表示,在看到這些內容後,他數週都無法入睡。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明天,也可以再辦到一次。而他在Instagram上瀏覽了超過1萬6300條的內容,其中有2100條與自殺、自殘和憂鬱症有關,甚至在他去世當天、最後一次使用iPhone的凌晨12點43分,他仍在平台上保存了一張帶有憂鬱症相關標語的圖片。
莫莉於2016年12月首次發布推文,分享了一個與抑鬱、自殘和焦慮作鬥爭的美國十多歲男孩的貼文,而當莫莉關注此帳戶時,Twitter的演算法會推薦其他類似的內容——你與特定主題內容互動越多,向你推薦此類內容就越多。網路世界大量不安全內容侵蝕心理健康,求救訊號無人回應 《BBC》報導,倫敦北部的資深驗屍官沃克表示,莫莉訂閱了許多線上網站,他可以閱覽、儲存與自殘和自殺有關的圖像、影像、文字與其他令人感到沮喪消極的內容,「將自殺作為結論是不安全的,莫莉死於憂鬱症和線上負面內容的影響。
那個時候你過得很好,你已經做到一次。英國一名14歲少女莫莉.羅素(Molly Russell)在2017年結束自己的生命,驗屍官安德魯.沃克(Andrew Walker)上週指出,憂鬱症與線上自殘、自殺內容導致莫莉自殺,莫莉的父親伊恩.羅素(Ian Russell)訴求社會應保護無辜年輕人,社群媒體公司不應將兒童痛苦為利潤。
世界上還是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只是你現在暫時無法看到。威廉王子呼籲應採取更多行動保護兒童,「我們的兒童和青少年的線上安全需要成為先決條件,而不是事後才考慮。
一旦陷入其中就逃不掉的。報導指出,在莫莉自殺前的6個月裡,他在Pinterest上一個命名為「沒什麼好擔心的(nothing to worry about…)」的資料夾包含469張圖片,與自殘和自殺、焦慮和抑鬱有關。」文化部長米歇爾.多內蘭(Michelle Donelan)則說道,目前兒童福利上社群媒體上遭遇可怕的失敗,未來相關法案將要求技術平台保護兒童免受有害內容的侵害。」 Meta、Pinterest承認造成悲劇,未來應保護兒童免受有害內容的侵害 《The Guardian》報導,伊恩表示:「是時候保護我們的無辜年輕人了,而不是放任平台將他們的痛苦變現為利潤。
《BBC》也報導,在法庭上播放這名14歲少女Instagram帳戶上的影片前,驗屍官更警告說這些影像幾乎不可能被完整觀看,他的一名工作人員也在觀看時不得不離開房間。伊恩形容:「演算法意味著你無法逃脫它,它會不斷推薦更多內容。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新聞來源 Molly Russell inquest: Father makes social media plea(BBC) In her own words - Molly Russells secret Twitter account(BBC) Social media firms ‘monetising misery, says Molly Russells father after inquest(The Guardian) ‘The bleakest of worlds: how Molly Russell fell into a vortex of despair on social media(The Guardian) 延伸閱讀 Meta面臨8起青少年相關訴訟,造成飲食失調、嚴重憂鬱與睡眠障礙,母親指控FB、IG與11歲女兒的自殺有關 失敗的「作文比賽」讓麻浦大橋輕生人數年年攀升,韓國政府努力十年挽回近2000條人命 過去一年發生多起青年自殺事件,越南青年心理健康問題引發關注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驗屍官沃克表示,他打算發布一份預防未來死亡警示,該警示將建議採取行動以防止莫莉案件重演網路世界大量不安全內容侵蝕心理健康,求救訊號無人回應 《BBC》報導,倫敦北部的資深驗屍官沃克表示,莫莉訂閱了許多線上網站,他可以閱覽、儲存與自殘和自殺有關的圖像、影像、文字與其他令人感到沮喪消極的內容,「將自殺作為結論是不安全的,莫莉死於憂鬱症和線上負面內容的影響。